什么是自我认知差异?
1. 概念
自我认知差异又称乔哈里视窗(英语:Johari Window),其展示了关于自我认知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之间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前提下形成的差异,由此分割为四个范畴,一是自己和他人都了解自己,二是他人了解自己但自己不了解自己,三是自我有意识的在他人面前有所保留,即他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了解自己,四是他人及自己均不了解自己。
这个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oseph Luft和Harry Ingham在1955年提出,由两人名字的前两个字母命名。乔哈里视窗理论在企业领域里的组织动力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很好的展示了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之间的差异,通过调整和改善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改善工作气氛提高工作效率。
2. 发展乔哈里视窗理论的目的
自我给予:Joseph Luft的目的是通过坦诚相待,向对方讲述自我保留的东西,消除人与人之间因为认知的差异带来的误解,减少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的消耗。
他人反馈: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赢得了更好了解自我的可能性,从而使“他人了解自己但自己不了解自己”转向“自己和他人都了解自己”。
和他人积极互动,尽可能地坦诚相待,增加自我认知,使“自己和大家都了解自己”可以帮助自我与他人形成更好的交流环境。
3. 系统如何划分或计算四个区域?
主要根据他评和自评与企业整体均分的比较,来判断某项维度能力的所属区域。
他评和自评均大于企业整体均分时,该维度属于优势共识区;
他评和自评均小于企业整体均分时,该维度属于待发展共识区;
他评大于企业整体均分,自评小于企业整体均分,该维度属于潜能区,自我评价过低;
他评小于企业整体均分,自评大于企业整体均分,该维度属于盲区,自我评价过高。